唐朝诗人刘禹锡简介

Jan11

唐朝诗人刘禹锡简介

时间:2021/01/11 13:10 | 分类:唐朝历史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

1.生平经历

2.家世

3.仕途

4.个性

5.写作风格

6.著作

7.历史地位

8.对后代的影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他的诗通俗清新,精炼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多有弦外之音。他以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浪淘沙为名的三组组诗,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的乌衣巷、石头城和柳枝词是传世的精品,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很有影响。

生平

刘禹锡一生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他19岁前的少年时期; 

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从他20岁到34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时期; 

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从他35岁到55岁的贬谪时期; 

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从他56岁到71岁去世的晚年时期。 

刘禹锡一生生活不幸、仕途坎坷。他结婚九年后便丧妻,对他感情上的打击很大。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于公元805年从监查御史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返京,再出为连州刺史;六年后转夔州刺史;三年后转和州刺史;两年后罢官还京,公元831年出苏州刺史;835年转同州刺史;一年后升为太子宾客,六年后去世。

刘禹锡的修炼道路和他的生活道路一样地坎坷不平。他开初对佛教的认识比较浅,甚至把它与养生相提并论;他不同意陶渊明抛官不仕的作法,认为在官场中也可逍遥自在。他是个勤于思考的人,但把思考限制在常人感官所及的范围,势必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理。

但他毕竟是个佛缘中人。公元820年左右,他有过一次梦游,受到神人点化,明白了许多道理,特别对以往自己给自己制造思想障碍感到后悔,并因得到点化而深感幸运。他一生中有过很多佛门中的朋友,甚至有来自日本、遍访名山而又悟性极高的僧人。他和这些朋友在一起谈经论道、研讲佛理;有些高僧讲的超常的经历,使他渐渐打破了眼耳的屏障,认识到单靠常人感官无法理解更高层次的真相。

有一次到一高僧山房留宿。禅房高入云端,向下一直看到清江如练。白天燃香听僧讲道,晚上听到山林中猛虎啸吼,秋涧里巨龟长鸣,令人胆寒。但坐禅者观心入静,各种音响也就悄然而逝;另一位禅师知他名心太重,为使他出迷而让他看到玄关开启,体悟到不可言状的理,明白了人世间这个身体不足为贵,慧性不能因此而受到任何障碍,并产生了要修成正果的希望。但想到自己一晃二十年,百思而无一得,最后才明白了出世间法是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又怕生命已不长久,力不从心,不免悲从中来。

刘禹锡另一方面的生活经历也使他修佛之心渐趋稳定。由于他是有名的文学家,又是大家都知道的修佛居士,因此有佛门中人请他写一些碑铭、塔记之类的文章。

家世及早年

刘禹锡的先祖为匈奴人,东晋时入中原,故自言系出中山(治所今河北省定县),七世祖刘亮在北魏任冀州刺史,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此后刘家定居于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旧唐书刘禹锡传误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禹锡在19岁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江南。

出仕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贬谪

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元和十年与柳宗元一起被召回长安,不料不久又被贬为播州刺史。经裴度说情,改授连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刘禹锡母亲去世,遂回洛阳守丧。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授夔州刺史。长庆四年,调任和州刺史。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卸任,并于次年春返洛阳。

文学成就

韵文

陋室铭是韵文中借物抒情的名篇。

散文

刘禹锡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古文。其中最有分量者如天论、华佗论等。

传略

刘禹锡临终前写了一篇八百余字的子刘子自传,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有刘禹锡传,唐、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他的一些轶事。 

著作

刘禹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