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所有皇帝有哪些?
时间:2021/01/07 11:10 | 分类:宋朝历史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宋太祖简介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将门,娴于战术,且沉着而勇敢,为诸将所推重,后周世宗时,曾招募天下壮士充任禁军,称为殿前班,而以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以率其众。当北汉刘崇引契丹入侵时,高平之战,世宗亲冒矢石,阵前督师,而匡胤亦身先士卒,率众力战,卒败敌军,为世宗所赏识,擢为殿前督虞侯。世宗死后。恭帝七岁即位,周太后以匡胤军权在握,威望素着,加匡胤为检校太尉并领归德军节度使驻宋州。周世宗显德七年(九六0)忽传言契丹入寇,匡胤乃统军出征,师次陈桥驿,将士大哗,以黄袍披在他身上,拥立为帝,遂受周禅,是为「陈桥兵变」。
建国号为宋,改原建隆,是为宋太祖。宋太祖为北宋开国之一人,结束了五代纷争的局面,并且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并且实行文人政治,使得影响北宋以后的整个政局。宋太祖的改革宋太祖常忧惧五代时「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禁军骄横和藩镇擅权,都对朝庭不利,必须从制度上做彻底的改革以图久远,从观念上先灌输文治思想,以达潜移默化。因此于制度上做了以下改革: ﹝一﹞ 罢黜宿将典兵,创立禁军更戌法。﹝二﹞ 命文臣知州以代节镇。﹝三﹞ 设置诸州通判以监督地方行政长官。﹝四﹞ 收地方财权集于中央。
宋太宗简介 宋太祖既殁,由其弟光义继位,是为太宗。太宗系太祖之弟,初名匡义,后赐名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是一位很聪敏而又干练的人,少年时代曾服务于太祖所领的宿位军中,经历戎事,对于民间疾苦,亦能留心,所以继位后颇知澄清吏治,各项庶政,亦多顾及,一切政治措施,尚无乖谬,人民得到安居乐业,号称贤君,在位二十二年崩,庙号太宗,年号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史称:「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戒畋游,绝远物,抑符瑞,阅农考绩,讲学劝谏,彬彬致治。」,只可惜缺乏雄才伟略,未能为宋代开疆拓土,奠定下一个富强的基础。
宋真宗简介 太宗第三子,名恒,初封寿王,以太子嗣未,是为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崩,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干兴。景德初,契丹寇澶渊,帝自将御之,契丹请盟而退。大中祥符初年,王钦若谋作天书,见于成天门,帝乃大举风禅泰山,此风一开,上行下效。竟使祥符之事层出不穷,及至真宗崩,倚天书殉葬,此后绝不复言。真宗一朝,除符瑞之事外,又因王钦若与寇准的相互倾轧,展开了宋代的党派之争,因此内政上毫无建树,使的宋朝的政治更由懈弛而转向败坏之路。宋真宗的澶渊之盟莫州宋军追击获得胜利其间真宗咸平四年(1001) 契丹军入寇,宋军击败之于遂城,越二年,契丹军复攻击定州高阳关,宋军溃退,副都部署王继忠被俘降辽,契丹气焰更炽。同时,辽圣宗萧太后为报复太宗攻辽之仇,夸示强大武力以及为经济上的需要,借此压迫宋朝缔结边疆互市的条约,因而率大军南下,直抵澶洲(今洍北濮阳),边疆告急,一夕五至,宋廷举朝之震动。当时,朝臣为此事惶恐不安,参知政事王钦若因系将男人,以请帝驾幸金陵,知枢密院事陈尧叟系四川人,请幸成都,时寇准为宰相兼枢密使,独力排众议,请天子亲征,又得武将高琼之赞同,遂决大计。真宗既幸澶洲,御驾抵澶洲南城,望见契丹军容甚盛,心殊战栗,诸将请其驻跸,但寇准固请即时渡河,以励将士,时不可失。准对皇帝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尚危,虏气未慑,非所以取决胜也。且王超方领重兵,屯中山以扼其吭,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当其左右,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又何疑畏不进乎?」可见寇准在事先也已有万全之部署。当真宗河后,登上北城门楼,诸将士知帝已驾临督师,同声欢呼,声闻数十里外,士气大振。辽之萧太后鉴于宋军士气昂,且辽之初战亦不利,统帅萧挞览(又作达兰、挞凛)又于前线巡视时为宋 ... 床子弩射死,挞览为辽名将,士气因而大挫,萧太后持重,乃奉书求成,遂有澶渊之盟。约定:﹝一﹞ 两国以白沟河为界。﹝二﹞ 约为兄弟,宋为兄,辽为弟。﹝三﹞ 宋每年输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由于双方都有诚意,得以维持百年之和平。
宋仁宗简介
仁宗为祯宗第六子,名祯。初嗣位,年仅十三,遂由刘太后临朝听政凡十一年之久,,她法令严明,恩威适当,中人贵戚,时或作威作福,不免骄恣,却能一一裁抑,无所偏私。刘太后死后,仁宗亲政,召用范仲淹为右司谏,并罢修寺院,裁抑侥幸,极获佳誉,可惜外患不断的发生,如西夏寇边,契丹背盟,南蛮叛乱等相继而起。对宋朝来说,不单制造许多困扰的问题,也构成严重的威胁。帝恭俭仁恕,慎刑爱民,唯有宋之一仁主。在位四十一年崩,庙号仁宗。年号有九:天熙、明道、嘉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自太宗以五州之地,给予西夏李继迁后,西陲虽然获得了安静,但是到了他的孙子元昊时代,形势上有所改变,元昊是野心很大的番王,他不甘心做中国的藩属,因而时时寇边, ... 掠居民,并西侵回鹘,拥有十四州之地,自立为皇帝,见国号曰大夏,建元大庆,奠都兴庆(今甘肃灵武县),形成宋室西陲的一大威胁。元昊之叛乱事件,前后连兵六年,有延州之役,好水川之役,渭州之役,担任统帅的前有范雍、夏竦、后有范仲淹、韩琦。雍极庸懦、竦为奸佞、仲淹与琦都是北宋的名臣,然四人的战绩则均十出九败,不过韩范两人号令严明,爱护士卒,诸羌来者,又能推诚抚绥使感恩威,故边疆有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与庆历改革: 范仲淹是一位受儒家薰陶极深的伟人,孔子教人有志节,有担当,所谓「方今天下舍我岂谁」?范仲淹颇有这种气概。曾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仁宗要救国家危亡,常以治国平天下之责期仲淹,乃开天章阁访问应兴应革的意见,限令尽快详细条陈,仲淹退而与韩琦、富弼联合草拟十项革新纲领,期于实行。其要点如下: 一、 关于人事行政制度: 制定严密的考绩办法,无功的不迁,有善的必赏。二、 关于澄清吏治的办法:慎择官长,均定公田。盖以全国州县守令得其人则致治,不得其人则招乱,令朝中各级官员默察所属出任地方官吏,如不称职,举主受坐。地方官年年增加,俸禄有时不继,故当注重州县职田收入之均配,使地方长官能够厚禄以养廉。只有能守节的地方官始可制奸赃之吏,镇豪猾之民。三、 关于教育方面: 所谓精贡举者,乃是主张大兴学校,令士皆入学,平时考察他们的品行,以改革科举制度只偏重较诗赋文论不重行实的流弊。四、关于民生方面: 务在劝农桑,减徭役,令诸路转运司指导辖下各州县兴修水利,以备水旱不时。省并一些户口寡弱的县份,减少不必要的差役,则可以使农民皆能安心务农,以达成藏富于民的目标。五、关于 ... 方面: 宜修戎备以巩固国防,主张召募开封府壮丁,仿唐代府兵制加以训练,推而广之,以恢复古代兵农合一制度。以上五方面是内外兼顾,富民和强兵并重的,要贯彻这些改革方案,还必须「覃恩信,重命令」,换言之就是讲求实际,任何赦放、赏罚等命令,都必须切实执行,不可任意增减变更。可是宋儒好议论,以批评别人为高明,以敌视当权派为勇敢,任何异乎故常的设施,都会遭到他人的寻疵抵隙之攻讦。尤其此次革新在抑侥幸,宋史所谓「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令,侥幸者不便」,于是谤诲丛集,甚而以朋党目之,究竟不是所有的士大夫都能以天下为已任,终使他不安于位而去。上述改革方案中复府兵一项,因其他大臣的反对,根本没有实行,其他各项也只是开了一个端绪,便因他的去职而告停,只有兴学校一项比较有成效,这是有名的庆历兴学,奠定宋代良好的教育基础。
宋英宗简介 英宗一向有病,即位之初,就由皇太后曹氏垂帘听政。一年后英宗病稍愈,太后便彻帘归政,英宗便自己临朝,但在位不过短短四年,一病而亡,年号治平。英宗本是濮王之子,濮王系仁宗之兄,英宗继位后,诏议崇奉典礼,而引起两派的争议,司马光一派主张不宜追尊,宜称皇伯。而韩琦一派则认为礼不忘本,当时的名臣如王珪、欧阳修、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人都加入了这场争辩,最后来是由太后下手书,尊濮王为皇,夫人称后,而由韩琦劝帝下诏谦让,不受尊号,但称亲,即园立庙,示四方以尊崇非出于皇帝之意,然后争论始息。
宋神宗简介
英宗殁后,英宗的长子太子顼继位,是为神宗,改元熙宁。神宗二十岁即位时,即遭逢与西夏战争等各种内政、外交的危局,激起壮心雄图,立志革新富国强兵,对于王安石的政治理论及其有系统的改革 ... ,颇为倾倒,遂擢拔他,以求富国强兵,可惜操之太急,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而任使之人,又多奸佞,不但新法不能推行,且弊端丛生,遂使国内骚动,民不堪命。神宗是宋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可惜王安石的胸襟与手腕无法达成帝的理想—取灵夏,灭西羌,然而皆不能达成目的,元丰八年饮恨而卒。在位十八年,庙号神宗,年号熙宁、元丰。宋神宗熙宁变法神宗为太子时,即已熟知王安石,心仪神驰,及即位,召为翰林学士,越次入对,三年之间,由参知政事而宰相,于是王安石提出变法的主张,神宗言听计从,当时反对王安石的司马光就说:「上(神宗)与介甫如一人。」也只有如此,才能推动空前的变法。王安石变法内容王安石次第推行的新法有左列各项,兹分述如下: ﹝一﹞ 设置「制置三司条例法」:为国家更高的理财机构,以宰相领其事,总天下之利及国家预决算。﹝二﹞ 兴农田水利:置水利官,考察各地已废的陂塘沟洫及湖泊,及劝导并协助农民修整,`以利农田灌溉。﹝三﹞ 行均输法:使有无相沟通,徙贵以就贱,既便转输,又省劳费。﹝四﹞ 行青苗法:以诸路常平钱借贷给民户,春散秋敛,出息二分,免民户受 ... 的剥削。此谓之散青苗,有强迫性质,因为散敛以钱不以谷,秋收后,贷钱户反要卖掉数倍之粮食以还债,因谷物秋贱而春贵,往往悬殊三四倍或五六倍而不止。﹝五﹞ 行免役法:亦称雇役法或募役法,令当役的民户按贫富户等第出免役钱,官户,女户,坊郭户,单丁户,原不充役户及寺观亦分别输钱助役(其中官户减半),叫做助役钱。又增收二分以分以备水旱欠缺,叫做免役宽剩钱。﹝六﹞ 行市易法:在京设市易务,许民以田宅向 ... 办理抵押贷款,以购官物,其价较市价低廉。期内收息二分,逾期不还者,再追交百分之二的罚钱。﹝七﹞ 行方田均税法: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相当于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平方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百亩为顷) ,岁以九月开始丈量登记,验土地肥瘠颜色,定为等级,摊派赋税,以均平负荷,杜绝隐漏。﹝八﹞ 立保甲法:以「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心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主户最有心力及物力更高者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住户最有行止心力,材勇为众所服及物力更高者二人为都副保正,凡选一家两丁以上通主客为之,谓之保丁。」负责地方匪盗之讨平和烟火的防范。﹝九﹞ 行保马法:陕西五路义勇保甲,愿养官马者,由监牧以现马给之,或官与其值令自市之,户养一匹,给予免税之优待,官府每年检查一次,病死者补偿。其用意一则可省公家开支,二则可加强地方民兵习战御盗之能力。﹝十﹞ 更贡举立太学三舍法:废除明经科,进士科议罢诗赋,改试经义策论,并颁布三经新义于学校,令天下士子皆诵习,又设明法科,试以宋律及刑统大义,以待不能业进士者。由上述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只可惜没能贯彻实行,反落个徒劳无功之讥,而加深了政治上的反覆仇报和党派分野,这真是值得惋惜的事,此诚安石的不幸,亦为宋室的不幸!
宋哲宗简介 哲宗为神宗长子,名煦。元丰八年,神宗驾崩,便为其年方十岁的他即位,哲宗年龄尚轻,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将新政新法一笔勾消,且将新党人物贬遂殆尽,谓之「元佑更化」,元佑八年(一0九三)年太皇太后病殁,哲宗始亲政,以绍述神宗遗志为言,改元绍圣。恢复新法,排斥旧党,报仇恩怨,大小之臣无一人幸免,在位十五年崩。庙号哲宗。年号三:元佑、绍圣、元符。徽宗是神宗之第十一子,名佶。哲宗驾崩后,由其弟徽宗即位,经通百艺,书法尤工,为穷极土木,崇奉道教,自教主道君皇帝,群小竞进,任用菜京、童贯、梁师成身、李彦、朱腼、王黻,十称六贼,籍司马光等百二十余人为奸党,刻石端礼门。又与金启衅,致金师深入,帝惧,传位太子,是为钦宗,尊帝为道君太上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六: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徽宗时蔡京为相,大斥熙宁元佑时代反对新政的人士,追贬司马光等嗣十四人官爵,复将司马光、文彦博、吕公着等一百二十人开列名籍,指为「奸党」,请徽宗御书刻石树立在端礼门外,号称「党人碑」。菜京又钦书为大碑,颁布于天下。且规定凡名列奸党的人士,皆遭禁锢,不得为官。崇宁三年(一一0四),佑重订元佑元符党人及彼等所认为的邪恶人士,合为一籍,再刻石朝堂,乃造成继东汉之后,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党锢之狱。靖康之祸当靖康元年正月汴京被金军围之时,朝臣分主战主和两派,李纲主固守以待勤王之师。当时金人兵力不满五万之众,而宋诸路勤王之师渐集,总数不下二十万,如能截断金兵归路,使金人进无可取,退无可掠,未尝不能转败为胜,无奈钦宗优柔寡断,受主和派包围,下诏诸路勤王的军队不得进攻金军,致错失了良机。宋并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才令金人退兵。金人食髓知味,不出一个月兵分两路军先后攻到汴京城下,至闰十一月二十五日终于陷落,金帅出下令屠城,激起汴都军民同仇敌忾之心,金兵怕久留而生变,感觉用暴力也徒然无济于事,乃打消屠城的念头,复伪倡和议,以软化宋人。钦宗以为金人想和,乃派宰相前往议,而金兵欲邀上皇(徽宗)出郊。钦宗不忍心年迈的父亲再受惊吓,乃亲自前往和金人讲和,金人索金一千万锭,银二十万锭,缣帛二千万疋,于是京师及开封府辖内直到应天府,到处根括金银财物,这时也想不到百姓困乏了。及至靖康二年二月,徽、钦二帝再赴金营求和,及被扣留不遣,声言候金银足放归,实一方面做要挟榨取人质,另一方面早已决意别立异姓废掉钦宗了。京城被围久,食物缺乏,道上横尸,率取来吃,猫狗被食皆尽,金人掠夺财物计:北珠四千斤、金砖一百四十一叶、金器物四百二十五副,玛瑙一千二百斤,水晶一万斤,象牙一千四百六十座。其他赔偿之金银绢尚不计在内。宋室若能以如此财力募天下豪杰,大犒将士,起而保卫国家,抵抗侵略,决不遭致国亡被掳的惨祸。金人除了掳走二帝及宗室、大臣和上述财宝之外,帝后的法驾、法物、冠服、仪仗、教坊乐器、宗庙礼器、宣和殿的古代器物、太清楼秘阁三馆的图书,三省六部档案,天下府州县图籍,官吏名册,以及国史实录院所修的大典,载走的载走,焚烧的焚烧,其他公私物产被摧毁,实为有史以来最悲惨的民族浩劫,史称「靖康之祸」。
宋高宗简介 宋高宗,徽宗之第九子,名构,字德基,始封康王。徽、钦二帝为金人所虏时,康王出任河北兵马大元帅,在外,张邦昌迎元佑皇后听政后,乃迎康王至南京(河南商秋)即位,以李纲为相,宗泽为将,力谋匡复。然帝素性怯懦,志在苟安,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惑,复南迁避敌,定都临安。以秦桧为相, ... 岳飞,乞和于金,称臣纳币,遂成为偏安之局,是为南宋。高宗在位三十六年,无子,传位于孝宗,尊为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崩,年八十一,庙号高宗。年号建炎、绍兴。南宋偏安 金人闻迎康王,甚为愤怒,乃第三度南下,以示伸张讨伐。高宗闻金人渡河,仓皇避敌。时河南州县仍为宋有,宗泽留守东京,颇系中原人之心,但高宗不仍抚定,只知逃避,先奔扬州,继渡长江,从此决定宋室偏安江左的命运。宋孝宗简介
孝宗,字永元,为太祖七世孙。高宗无子,乃于绍兴二年收养孝宗于宫中,年方六岁,三十二年五月立为皇太子,六月禅位。即位后,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每感慨乎国土的沦丧与国耻的未雪,乃厉精图治,立志复仇,首诏「追复岳飞元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以振人心而作士气。次则起用始终反对和议的张浚,拜为江淮宣抚使,以树风声而示有为。帝退朝后就练兵讲武,勤劳坚忍,期能达成恢复失地的愿望。 孝宗在位二十七年,是南宋的黄金时代,帝平日生活力求朴素,而于官吏善恶,民生利病疾苦则极关心,所以遇到水旱灾,帝每忧形于色,立刻下诏减免赋税,遣官赈济。帝又常诏侍讲侍读及掌制学士更直迭宿,或问经史,或谈时事,或访人才;有荐贤者,往往朝奏入而夕召见,故荐贤乃成为一时风尚。帝尚于调和人事,从不以朋党侍臣下,为以贤否为用人的标准。所以朝多贤士,人才之盛,有「小元佑」之称。传位光宗,尊帝为寿皇,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崩,庙号孝宗。年号三:隆兴、干道、淳熙。符离之溃 孝宗聪明英逸,恭俭勤政,以贤孝称,为南宋之明君,可惜他所倚任的张浚,并非良将之才,隆兴元年五月渡淮北伐,李显忠攻下宿州,君臣方相庆贺,然曾不旋踵,得而复失,显忠退师时,又被金兵击败于符离,宋军所丧人马军资略尽,史称「符离之溃」。败讯传来,孝宗精神上突受如此重大的打击,只有悔恨用人不当,他虽然还有恢复之志,但恢复的机运却更渺茫了。于是孝宗不得不采纳和议,暂且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再举大事。次年十二月宋金再度约和,条款是: ﹝一﹞ 宋主称金主为叔父。﹝二﹞ 国交平等,改诏表为国书。﹝三﹞ 改岁贡为岁币,银绢各减五万。﹝四﹞ 疆界如绍兴之旧,宋归还所取商秦二州。虽然此战失利,但却签订比绍兴和议还合理的和议,也使金人侵宋之心为之改变。
宋光宗简介 宋金再和以后,金世宗锐意内治,宋孝宗也致力生聚教训,两国晏然无事者三十余年。孝宗于高宗崩后,哀伤过什,开始倦勤,乃于淳熙十六年二月禅位于太子惇。是为光宗,光宗体弱多病,性非纯孝,而却多疑,其后李氏是一位猜忌成性的女人,挑拨离间,使光宗对乃父心怀埋怨,以致孝宗生病,光宗也不去重华宫问疾。及至孝宗病殁,光宗也卧病不起,不能执丧。内外汹汹,不知计将安出。宗室赵汝愚主张内禅,遣知合门事韩侂胄﹝太皇太后女弟之子﹞ ... 于太皇太后而许之,光宗子扩遂即帝位,是为宁宗。
宋宁宗简介
光宗次子,名扩。初封嘉王,受内禅,初年召用诸儒,引擢善类,未几韩侂胄权,削朱熹官,唱伪学之禁。开禧中为金所败,又求议和,国体以亏。晚年史弥远擅政,舞弄威福。在位三十年,庙号宁宗。年号四:庆元、嘉泰、开禧、嘉定。韩侂胄是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宁宗之立,侂胄自以为有定策之功,希图厚赏,而汝愚入相后,裁抑近戚侥幸,没有厚赏侂胄,侂胄大恨,乃阴谋排除去汝愚,并大兴伪学党禁,朝中正人一空,侂胄权势渐增。开宁宗开禧初,侂胄专政,思建边功以固权位,并提高个人声望。适逢金章宗在位,北部蒙古游牧部族兴起,寇扰边疆,连岁用兵,国势日弱,韩侂胄认为这是扬威恢复的好机会,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四月,决计北伐,下亲征之诏,因为世守四川的吴曦叛国降金,使宋有西顾之忧。迨金兵渡淮,宋军竟遭失利,韩侂胄知不能再战,乃请求讲和,以金的要求条件太苛,致侂胄勃然大怒,复有用兵之意,朝臣恐惧。杨太后素恨侂胄,乃与兄次山及礼部侍郎史弥远合谋共诛之,函其首以谢金人,定订新约: ﹝一﹞ 两国疆界如绍兴和议时。﹝二﹞ 宋主称金主为伯父。﹝三﹞ 岁币银绢各增十万。﹝四﹞ 宋以犒军银三百万两与金。
宋度宗简介
咸淳十年(1274)十月,宋度宗去世,由皇子嘉国公即位,年仅四岁,改元德佑,是为恭帝。谢太皇太后临朝听政,而军国实际大权,则乃操之于贾似道之手。因为贾似道有定策功,所以加封太师,似道也常以去就要挟皇帝,帝甚至下拜留之。似道对有言边事者,辄加贬之,由是边事日急,无敢言者。度宗亦不知实情,其愚可知,在位十年崩,庙号度宗,年号咸淳。贾似道擅权误国贾似道因有策立之功,度宗对他尊敬异常,称之为「师臣」,而不呼其名,每朝必起立答拜,朝臣称之为「周公」 ,大小朝政都取决于他。他却排除异己,朝中正是罢斥殆尽。他又忽视国事,每日止在葛岭私邸中,用心经营楼阁亭榭,当蒙古大军向南进攻之时,他却终日与群妾斗蟋蟀为乐,如此颟顸,宋朝又进一步迈向灭亡。恭宗为度宗之次子,是全皇后所生,咸淳十年(1274)十月,宋度宗去世,由皇子嘉国公即位,年仅四岁,改元德佑,是为恭帝。谢太皇太后临朝听政,而军国实际大权,则乃操之于贾似道之手。国政渐坏正当其时元兵逼近,沿江诸州多降于元,贾似道迫于无奈,不得不赴前线督师,又遭败绩,宋军大溃,贾似道又被交章纠劾,贬循州(今广东龙川),并籍其家,但行至漳州(今福建龙溪)便为监押者所 ... 。贾似道罢相后,继之者为陈宜中,专务蒙蔽,遇事自私,将士离心,郡县残破,但均置诸不闻不问,只终日对与其并相的王爚倾轧排斥,国事更不可为了。
宋端宗简介
当临安未被元兵逼近之际,文天祥曾奏请诏立吉王与信王出镇闽广以图复兴。吉王是恭帝庶兄,信王是恭帝之弟。两王受封为益王与广王后,而临安亦破,乃辗转逃至温州,由陈宜中、张世杰等共谋拥立以继承南宋之绪。旋同赴福州,吉王即帝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时文天祥从元军中逃出,抵达福州,诏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开府南平,使经略江西。因元军之压迫,张世杰、陆秀夫奉端宗及杨太后走泉州、漳州,又走惠州,其后再迁浅湾(今南澳岛),又走秀山(今东莞县西 ... 中)、井澳(今中山县 ... 中)、谢女峡(中山县 ... 中),又于景炎三年(1278)走碙州(今广东吴川县南),途中遇飓风溺海惊悸而死。
赵昺简介
端宗死后,乃共立八岁的卫王昺为帝,改元祥兴,是为帝昺。杨太后仍同听政。并诏以陆秀夫为丞相,张世杰为太傅,文天祥为少保,升碙州为龙翔县。此时元廷已指定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指挥十万雄师,文天祥与战于潮阳(今广东潮阳县),战败,退走海丰,被擒于五坡岭。而张世杰也退据崖山。相战于海中,大败,陆秀夫乃负帝同溺于海,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