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为什么被驱逐

Mar26

高行健为什么被驱逐

时间:2020/03/26 18:15 | 分类:知识库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问题一:高行健为什么被驱逐

高行健主要就是在那年写了个歪曲事实的剧本,叫 逃亡

问题二:高行健为什么被驱逐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他身为知名人物,虽然其作品很好,但是立场与主流文化有点悖,我们是 ... 嘛,你懂得,当时他的时代毕竟与现在不同,放到现在他就不一定有问题了。

问题三:高行健为什么被封 ... ?

因为他有的作品有 ... 内容.不要迷信诺贝尔,诺贝尔文学家政治倾向很严重的,比如今年的得主也是因为批判罗马尼亚以前 ... ... .

问题四:高行健为何离开中国?

以前收集到的一篇文章,供参考吧......
《高行健得奖的内幕》作者:刘再复
尽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很难,但是它在瑞典和西方还是找到不少知音。这些知音们的热情是很让人感动的。1988年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之一次到巴黎,1989年和这之后我又到巴黎五次。在与汉学家们的接触中,我知道他们不少人喜欢巴金,而且竭力推荐巴金,这固然与巴金曾到法国留学过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巴金确有成就,在幸存的产生于上半叶的一代作家中,巴金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代表。如果诺贝尔文学奖能授予他,倒是较为自然,至少中国作家群会比较服气。尽管他在下半叶的头三十年,因人文环境的原因未能创作出较有价值的东西,但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中,也是他近入八十高龄之时,还写下了散文巨著《真话集》,这部大书负载的是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之语。只要熟悉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坛,就会知道,能像巴金这样做的人很少。与巴金同一时代的作家沈从文,倒是在瑞典找到知音,而之一个知音就是马悦然。马悦然告诉我,早在他的青年时代就喜欢沈从文,但不敢译,美丽的文字是不能轻易译的。直到1985年,他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之后才着手翻译沈从文的作品。1987年,他所译的《边城》瑞文版正式出版,紧接着,沈从文作品集又出版,沈从文代表作的翻译和出版,成了瑞典文学界的盛事。沈从文也立即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进入最前列。
据懂得瑞典文的朋友告诉我,马悦然翻译的沈从文作品漂亮极了。从1948年翻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始,到了1987年,马悦然已经历了40年的中国文学翻译生涯。40年间,他翻译了老舍、闻一多、艾青等许多中国作家诗人的数百种作品,并翻译了《水浒传》(《西游记》是九十年代才完成的另一工程)和四卷本的二十世纪中国诗歌与散文选集,因此,到了翻译沈从文的作品时,译笔已完全成熟,因此,瑞典文本的沈从文作品集一旦问世,马上赢得瑞典人的审美之心。
马悦然是瑞典文学院中唯一懂得汉语的院士,因此,他在担任院士后便更加努力翻译中国现代、当代的作品,更加关注中国当代文学。沈从文去世之后,他又选择了北岛、高行舰李锐作为他的主要译介对象。他和北岛认识得比较早,并翻译了北岛的全部诗作。这也许是缘分,马悦然真是非常喜欢北岛、顾城、杨炼的诗。我在瑞典的时候,常常听到马悦然谈起他们的名字。那时顾城在德国,马悦然多次和我说,真想请顾城再到瑞典,就是一下子找不到钱。他称顾城是会走路的诗,衷心地爱他,可是顾城后来却发生那样的悲剧与惨剧,辜负了马悦然一片情意。他认为北岛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是前人没有的,而杨炼则是寻找的诗人,可以回到先秦的时代。马悦然觉得他们都年轻而富有活力,也许可以展示中国新诗的未来。也因此,马悦然非常关注他们前行的足音,把他们当作朋友。92年深秋的一天,马悦然夫妇听说我和妻子采蘑菇采得入迷了,非常着急,就警告我说:以后不许你再去采了,中毒了怎么办?他还告诉我,杨炼来瑞典时也采得入迷,为了安全,不得不把他的住房搬迁到一个没有蘑菇的地方。
高行健是他喜爱的另一位作家与戏剧家。他首先看中高行健的戏。1988年12月我初次到瑞典时,他就对我说,高行健的每一部剧作都是好作品。当时他很高兴地捧起一大叠手稿,告诉我说,这是高行健刚刚完成的长达40万字的长篇小说,可是都是手写的,他读得很费力,不知道怎么办?我因为也喜欢高行健的剧作和他的其他文字,所以就说,让我把稿子背回中国,打印好了再寄还给你。于是,我把《灵山》初稿带回了北京,打印校对好了之后,我请瑞典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交给马悦然。马悦然接到打印稿后立即译成瑞典文......余下全文>>

问题五:如果放到现在这个年代,高行健还会被驱逐吗?请懂的人回答

现在跟以前没区别 只要侮辱领导 必定自取灭亡
今天看一幅图 美国州长意见不合 可以也敢 指着奥巴 马说话 我们这能么
就这传承下来的礼数 或者叫什么什么的

问题六:高行健为何在中国的作品会被禁?

官方说法:
人功日报:
《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1周年华诞,举国欢腾,全国各族人民共庆这一象征中
华民族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真正站立起来的伟大日子。然而,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
上的瑞典文学院里,一场闹剧正在上演。一小撮对中国人民怀有极不健康心理的所
谓文学专家,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新世纪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现居
法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瑞典文学院的倒行逆施,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
情,这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诺贝尔文学奖揭开了中国人民淤积在心底的历史伤痕。早在19xx年,我国伟大
的语言大师,著名话剧《龙须沟》的作者老舍先生即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
竞争者。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老舍先生不幸逝世。而瑞典人竟敢冒天下之
大不韪,冒着伤害中国人民脆弱心灵的危险,将一半已经放在老舍先生手里的诺贝
尔文学奖强行颁给日本的川端康成。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是与中国人民为敌的
行为!据此,我们可以认定,瑞典文学院是一贯反动,一贯敌视红色政权,一贯敌
视中国人民的彻头彻尾的反动组织。
瑞典文学院在给高行健的“颁奖书”中说,“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
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首先我们要
问,其作品何在?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几人知道什么高行健?其知名度,即使
较之其东洋兄弟高仓健,便差之远矣,更不要说广受人民爱戴的两岸三地知名作家
如琼瑶、金庸、余秋雨了。其次,什么叫“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创了新的道路”?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早在唐朝就有剧本出现,在元朝更有光宗耀祖的伟大艺术
形式元曲从天而降,中华5000年戏剧史怎能为一个区区的高行健而改写?自欺岂能
欺人,欲盖反而弥彰。
此外,在今年全中国盛传台湾省民主斗士、作家李敖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李敖
同志的落选,再一次验证了瑞典文学院的丑恶嘴脸和反动本质。众所周知,李敖同
志曾参选台湾省“总统”,其远大志向昭然若揭。瑞典文学院视此大文豪如无物,悲
乎!!!
由于高行健1987年流亡法国,以“政治难民”身份在巴黎定居。基于他的政治
立场, ... 对当然是持否定态度的。自1989年以后,他的作品在大陆也基本上
看不到。因此大陆的人们对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褒贬不一,名人们的表态
也很为难而慎重。
高行健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以后,在媒体上特别是 ... 上能够
看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反应,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反应,主要有如下一些:10月13日,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诺贝尔文学奖评审 ... 会把奖项颁发给高行健,“有不
可告人的政治图谋”。

问题七:高行健《逃亡》简介

楼上说的不全面,这本书更多不是取材于那件事情,而是关于人性本真面目的解说与回答
也许的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毕竟他不是在描摹历史,而是在写对于社会现状的逃避与寻找精神家园
一下是我之前写的一些评论
其实,逃亡是高行健的新戏剧美学的一个代表
人类的自下而上状态从古至今一直是个未曾完结的悲剧。逃亡试图将现时代人们面临的困境用古典悲剧的形式作一番表达。有一种古希腊的命运悲剧的那种宣叙的格调和东方古典戏剧的那种仪式性的庄严。这是逃亡的优点所在
我个人感觉,逃亡和禁闭都把事情放在了极端的环境下,虽然一个是事实一个是想象中的地狱,这是一种戏剧探索,值得借鉴
高行健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探索,如同其他艺术家有益的探索一样,无疑充实了现代艺术创作的经验、丰富了现代艺术的面目,为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启迪和 ... 。然而,艺术创作如果崇尚表述的自由,毕竟离不开个人生活经验与感受的特点。高行健的探索,到底不可能替代别人本身的探索。
因此,从借鉴看,高行健摆脱一切外来干扰,包括政治、习俗、风尚、时髦、主义、市场,在艺术创作上不随波逐流,忠实于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感受,甘于寂寞的态度,对有志于严肃艺术创作的人,也许更为重要。
关于高先生我精度过他的大多作品,欢迎讨论
参考资料:我之前发的帖子tieba.baidu/p/984609922

问题八:有个诗人“北岛” ,有人可以提供有关资料吗?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1978年前后,他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歌的代表性诗人。1989年4月,北岛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北岛曾着有多种诗集,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楼主可以看一看《北岛诗集》
这里是post.baidu/f?kw=%B1%B1%B5%BA
百度的北岛吧
这里的人都超喜欢他的